close


 


 


人有很多情緒:快樂、悲傷、焦慮、喜樂、憤怒。但分析起來人的心靈深處只有兩


 


種情緒:愛與恐懼。所有的正面情緒都來自愛,所有的負面情緒都來自恐懼。而恐


 


懼的情緒如果你深入探究,往往也是來自對愛的渴望。


 


 


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《沙與沫》一書中提到:「一個人的真實,不在於他向你顯露


 


的那一面,而在他所不能向你顯露的那一面。因此,如果你想了解他,不要去聽他


 


說出的話,要去聽他沒說出的話。」


 


 


愛與恐懼是兩個相反的極端,人在恐懼時就無法感受到愛,充滿愛時就不會有恐


 


懼。這兩種情緒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。你必須在兩者之間取捨,如果你無法堅定選


 


擇愛,就必然一再陷入恐懼以及相似的負面情緒之中。


 


 


詩人泰戈爾說:「理解就是愛。」


 


 


當我們對人有愈深的了解,就會有愈多的諒解,這就是愛。


 


 


所以,你若是真心愛一個人,想了解對方,就必須以好奇心替代怒氣,深入探究,


 


對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言行?不要因為對方的言語觸及你內心敏感處或弱點,就反


 


擊回去。因為當你對某一個人有敵意,你就沒有辦法了解他。要了解他必須深入去


 


感覺他,如果你是懷有敵意的,你怎麼能夠去感同身受呢?


 


 


讓情緒出來,你會了解他為何有那樣的感受,你會在他裡面看到一個悲傷、孤獨、


 


失望和渴望愛的孩子。他並不是要對抗你,他其實是渴望得到你的安慰和愛的。


 


 


一旦你完全理解,原以為的惡意也就可以釋懷。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---文章內容節錄於何權峰  愛,其實我們都看反了”------


 


 


理解就是愛


 


 


包容就是愛


 


 


在愈深的愛中


 


 


你就愈能感同身受


 


 


對方內心深處的情緒吧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su1976804 的頭像
    hsu1976804

    尋回初心

    hsu19768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